《佛陀》第45集
(片段截取时间点:0分0秒-24分07秒)
僧团里的经师和戒师因个人业力感召,发生矛盾。有一天,经师进食后又未将净手水换上新水,戒师看到后当场指出,引起了口诤,争吵不休,经师气愤地将钵摔到了地上,钵刚好掉到了得报赶来的佛陀面前,众比丘看到后都惊慌不己,不知所措。佛陀捡起了钵,看着迷惑的比丘们。
经师:老师,是戒师先吵起来的,他当着所有比丘的面羞辱我。
戒师:我没有羞辱他,我只是提醒他守好戒律。
经师:就这么提醒?当众制止经师吗?
戒师:不然我能怎样?你一犯再犯。
佛陀:经师,如果是你的错,就道歉吧。
经师:老师,我不是有意的,您问问,他们都可以作证,他对我是什么态度。
戒师:老师,自从他做了经师,我慢也一发不可收拾。
经师:他是嫉妒我,就因为我地位比他高。
比丘:戒师与经师地位平等,您二位都比我们年长,连佛陀来到面前都不曾注意吗?
佛陀:言语如利刃,伤人于无形。因你们的行为僧团不再安定,你们都先冷静下来吧。大家先回去继续修行。如果你们真正理解了正道,用心体会你们的我慢、妒忌、瞋怒、自大也就不会这样。
比丘:老师,您就不用插手了。您安心修行就好,这种小事我们自己能处理。
听完比丘说他们能自己处理争吵的事,佛陀将手中的钵递给身边的弟子,转身离去,心中暗然,难免有些遗憾。
又过了一些日子,阿难与舍利弗在打扫清洁精舍时,他们情不自禁地想佛陀了。
阿难:释迦牟尼离开乔赏弥精舍已经很久了,也不知道他现在何处?一切可好?
舍利弗:我理解你的担忧,阿难。有两次,乔赏弥戒师和经师也去找过佛陀,但都含泪而归。
阿难:他们身为佛陀的弟子,对这些琐事还要纠缠不休。
舍利弗:佛陀常说:对善念或熟记或钻研却不能将其运用于生活,是毫无用处的。
佛陀:道理人尽皆知,但并非都能亲行。
阿难和舍利弗循声望去,发现佛陀不知何时回到了精舍,他们非常激动,立即跑到佛陀面前跪拜。
阿难:您去了哪里?我们都很担心您?
佛陀:阿难,你也需要时时独处,会感悟到很多。
众比丘听闻佛陀回到精舍,都非常开心,齐聚到佛陀身前行礼请安,听世尊讲法。
目犍链:释迦牟尼,花朵怒放之时满园飘香,经师和戒师也被您的芬芳吸引来了。他们希望向您道歉,问题已经解决了,等您同意才允许他们到精舍来。
阿难:目犍链,你应该让他们回去,他们侮辱了佛陀。
佛陀:阿难,记住永远不要认为受到侮辱。
舍利弗:释迦牟尼,问题不在于对您的冒犯,而是他们是否真的沿法而行。
佛陀:你说的对,舍利弗理解了我的意思。若人心生愧疚之情,那么勇于承认就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。
舍利弗:他应谨言慎行,作为一位比丘,在僧团前当众悔过。
目犍链:释迦牟尼,请您施恩。这场口诤扰乱了僧团的安定,此事不该再发生。
佛陀:去迎接他们吧,安排好食宿事宜。我在阿那律那里停留了一月,他和他的比丘们都是慈爱友善的典范。即将来到的日子至关重要,我看到了久远的未来:此处父子反目、弟兄仇雠、夫妻离心、屋宇焚尽、不法之事滋生蔓延,人人为种姓、语言和信仰攻伐不断,乃纷争之根源,和谐相处要依靠人们的觉悟。而人类如何以爱消除偏见,一视同仁?需要我们开创先例,这个时代,我们的准则将济世于水火。
当天晚上,僧团为经师及戒师举行了忏悔大会。
佛陀:戒师与经师能够和解,我感到很欣慰。经师直面己过,选择了平和的方式,为大家做出了表率。为减少未来僧团的纷争,我们再立规则,称它为“七灭诤”。阿难会将这七项一一讲给你们,需谨记:疑心,乃是惡疾,他离间人性,犹如毒液灼毁友情,犹如芒刺侵击入骨,也不要忘记是我们的思想塑造了我们。
经师起身,当着众比丘忏悔:戒师说的对,我之前的确傲慢自大。
戒师随着也站起来向其忏悔:经师,您说的也没错,我心里是很嫉妒您,这件事我一样有错。
两人忏悔完后,向佛陀跪拜,请求佛陀原谅他们的过错,请求佛陀赐福。
戒师:您慈悲为怀,请您赐福。
经师:还请您原谅我们,请您赐福。
佛陀:我只是展示出路径,至于修行还要看你们自己。